财务处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 首页 | 部门简介 | 通知公告 | 规章制度 | 服务指南 | 新闻资讯 | 综合查询 | 下载中心 
新闻资讯
 新闻资讯 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>>新闻资讯>>正文
数智赋能视域下高校“智慧缴费+网络育人”融合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——以长春光华学院2025年迎新收费工作为例
2025-09-04 10:36  

项目主题与育人思路

(一)项目主题:构建智慧缴费+网络育人双轮驱动的服务新范式

   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,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已从单纯的内容传播、平台建设,逐步向服务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数据育人纵深发展。我校财务处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,将原本高度事务性、流程化的新生收费工作,通过数智化手段重构为网络服务育人的重要载体,探索出一条智慧缴费系统建设+网络素养提升+服务体验优化+数据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。

   本项目以2025年迎新收费工作为切入点,通过重构线上缴费平台、打通数据壁垒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强化人文关怀,不仅实现了收费效率的跃升,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、数字信任感、信息协同意识和校园归属感,是高校管理服务网络化、网络服务育人化的生动实践。

(二)育人思路:从事务办理转向体验塑造,从功能实现升维价值传递

   传统高校收费工作往往聚焦于收得上、算得清、不出错,忽视了其作为学生入校第一课的育人价值。2024年我校首次启用微信缴费系统虽实现线上化,但因操作繁琐、功能不完善,导致学生体验不佳、现场收费压力较大

     2025年我们确立双线融合、服务育人、数据驱动、体验优先的工作思路线上为主、线下兜底构建全天候、多终端、高容错的智慧缴费平台,同时保留人性化现场服务,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技术或操作问题被落下

操作简化、体验升级:以学生视角重构界面逻辑,降低使用门槛,提升数字包容性

   数据共享、协同育人:打通财务系统与迎新系统,实现一次缴费、多方同步,减少重复提交,提升管理效率,传递信息多跑路、学生少跑腿的服务理念

   服务前置、教育融入:通过操作指南、现场指导、在线答疑、线上开电子发票等服务,将缴费过程转化为数字素养教育场景,帮助新生快速适应高校数字化环境。

   本项目不仅是技术系统的升级,更是育人理念的革新让每一次点击、每一笔支付、每一条数据,都成为传递温度、建立信任、培育素养的育人契机。

一、实施方法与育人过程

  (问题导向复盘痛点,精准定位育人堵点

      20254月,财务处召开专项研讨会,系统复盘2024年收费数据与学生反馈,发现两大核心问题:

1. 学生操作界面复杂学生进入之后还需要选择“学校名称”“班级名称”,增加了学生的操作步骤,导致部分学生觉得繁琐放弃使用

2. 缴费不灵活系统仅支持全额缴费,无法满足学生“部分预缴”“分期缴纳”的个性化需求,贷款新生无法通过微信完成缴费。同时受银行监管政策影响,部分学生及家长银行卡存在每日支出限额,超限额后无法完成线上支付

上述问题不仅影响效率,更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对学校数字化服务的信任感与归属感。为此,我们将优化目标明确为简便操作、灵活支付、温暖服务、数据协同

   (调研先行对标先进,吸收网络育人经验

   主动调研省内多所兄弟高校(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、长春电子科技学院),重点学习其在平台易用性设计”“学生服务体验优化措施”“跨部门数据联动”“突发问题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成熟做法。结合我校新生规模大、城乡差异显著、数字素养参差的校情,提炼出简洁即友好、灵活即包容、共享即效率的建设原则。

   (协同共建校银协同,共建智慧育人平台

   与吉林省工商银行成立智慧缴费专项工作小组,由财务骨干、银行技术、业务专员组成,定期召开协调会,确保技术开发始终围绕学生体验育人目标展开。针对核心痛点,我校财务处和银行软件研发团队反复沟通,研发团队多次修改系统,最后完成两大关键改造

     1.缴费界面简化

  取消手动输入“学校名称”“班级名称”的步骤,同时清晰呈现学生“应交金额、已缴金额、待缴金额”,让缴费信息一目了然,彻底解决操作繁琐问题。

      2.实现灵活缴费

  支持单个学生账号分多次缴费,学生可根据自身资金情况自主选择缴费金额,自主选择缴费时间(全天24小时可缴费),同时开通 “多人代缴”功能,允许家长、亲友通过学生账号关联,共同完成缴费。

满足助学贷款、银行卡限额等多元需求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我校财务人员和银行人员共同研讨微信缴费修改方案)

  (分层测试分层测试,降低数字使用门槛

     1.内部测试:财务处全员模拟操作,排查逻辑漏洞

     2.小范围公测:邀请30名非新生试用,收集真实反馈,优化细节

    3.指南可视化:制作图文并茂、步骤清晰的微信缴费操作指南,并印刷在给每个新生邮寄的《新生入学指南》,确保一看就懂、一学就会

       (财务处人员为测试学生讲解使用方法,收集反馈

   (数据贯通,构建协同育人网络

   推动缴费系统与学校智慧迎新平台实现数据同步。学生完成线上缴费后,学工等部门即可获取缴费状态,无需学生重复提交凭证。我校每一位新生辅导员老师都能查询到新生的实时缴费状态,新生本人在手机端的系统中也能查到自己缴费状态,此举不仅提升管理效率,更向学生传递学校是一个协同、高效、可信赖的整体的积极信号,增强组织认同感。

  (服务闭环线下兜底,筑牢网络服务温度防线

  高效执行能力:在全力推进线上化的同时,财务处始终重视线下现场保障,2025830日清晨6点,财务处全体工作人员提前到岗,完成设备调试与材料整理,等待新生的到来,考虑到有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学生,还为每个学院配备1名银行工作人员,提供一对一操作指导同时迎新收费现场也保留现金、刷卡等传统方式,确保经济困难、设备受限学生无障碍完成缴费

快速反应能力:财务处了解到部分同学有当天需要开学费发票的诉求,在迎新现场专门增设发票开具窗口,同时通过QQ软件开通线上开票渠道。每完成一笔发票开具,工作人员都会贴心提醒同学及时查收,线上开票模式更有效减少了新生往返奔波,以便捷化、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同与赞许

服务即教育,缴费过程融入网络素养培育将每一次服务互动,转化为一次微型数字公民教育课

    (迎新收费现场也保留现金、刷卡等传统方式,线上开发票模式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同与赞许)

二、主要成效与育人经验

(一)主要成效

   1.收费模式实现数智化转型

  我校2024年迎新期间微信缴费率为76%2025年迎新期间微信缴费率为93%,较2024年大幅提升2025不仅大幅减轻现场收费窗口的工作压力,更让学生无需扎堆排队,缴费便捷性得到质的提升。彻底改变以往“现场集中收费为主”的传统模式,成功构建起“线上为主、线下补充”的融合式智慧缴费体系。这一转型标志着我校收费工作正式迈入数智化新阶段,更通过高效、便捷、人性化的缴费服务,进一步丰富了“服务育人”的内涵与载体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024年迎新现场压力较大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2025年迎新现场井然有序)

      2.学生数字素养与校园归属感双提升

  通过简化操作、清晰指引、耐心指导,部分首次使用移动支付的农村、边远地区新生顺利完成线上缴费,建立起对学校数字化服务的信任。电子发票即时获取、缴费状态实时同步等功能,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智慧校园的便捷与温度。

     3.服务育人理念深入人心

  财务处工作人员从“收钱员”转变为“引导员”“讲解员”,将 “服务育人”融入校园管理细节,在服务中传递关怀,在互动中建立信任。学生普遍反馈:“没想到缴费也能这么暖心”“学校真的在为我们考虑

(二)核心育人经验

    1.技术是手段,体验是核心,育人是目的

  数智化不是冷冰冰的系统升级,而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服务重构。任何技术方案,必须经过学生是否愿意用、是否用得顺、是否感受到尊重的检验。

   2.线上要便捷,线下要兜底,一个都不能少

  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,必须正视数字鸿沟现实。保留线下通道、提供人工指导,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,也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践行。

   3.数据要共享,部门要协同育人要联动

  单一部门的数字化是孤岛,全校协同的数字化才是生态。通过数据贯通,将收费工作从财务事务升维为全校协同育人工程

    4.服务即课堂,过程即教育,细节见温度

  在指导操作、开具发票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,融入网络素养、信息安全、数字责任等教育内容,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。

三、下一步加强与改进计划

  (一)优化指南,提升数字包容性

   针对学生反馈指南字体偏小、图示不够清晰问题,重新设计《微信缴费操作手册》,采用大字版模式呈现,适配不同阅读习惯与能力水平的学生。

  (强化安全,筑牢数据育人底线

  随着数据融合加深,将升级系统安全防护,完善权限管理、操作留痕、数据加密机制,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测保护学生隐私数据,确保便捷不泄密、共享不滥用

  (建立反馈,形成育人闭环机制

  开通缴费体验反馈通道(线上问卷+现场意见箱+公众号留言),每学期收集学生建议,形成问题收集分析优化效果评估再次反馈的持续改进闭环,让学生成为平台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。

结语:让每一次点击,都传递教育的温度

  本次智慧缴费+网络育人融合实践,是我校推进教育数字化、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。它证明:即便是最基础的收费工作,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、以体验为导向、以数据为纽带、以服务为载体,也能成为传递价值、培育素养、建立信任、凝聚认同的育人平台。

  未来,我们将继续秉持技术赋能服务,服务承载育人的理念,不断优化系统、拓展场景、深化协同,让数字化不仅提升效率,更传递温度;让网络不仅连接信息,更联结人心。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征程中,书写服务育人的温暖篇章,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数字公民贡献高校财务力量。

(供稿:高微 赵健 郭鹏  初审:高微 复审:伍冀群 终审:伍冀群



关闭窗口

地址:长春光华学院北区行政楼803室
电话:0431-81863890